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凸显科技、艺术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

 

上海市历城中学创建素质教育实验校规划
2007年9月——2010年8月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历城中学始建于1980年,原隶属于南市区,1993年划归浦东新区。学校刚开办时为完中,1990年停办高中,1993年恢复高中招生。2004年,由于新区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再次停招高中学生。
学校校址位于昌里路350号,毗邻世博园区,占地面积11600 M2,建筑面积10420 M2,校园环境整洁,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有完备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综合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写生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室全部配置多媒体设备。
目前学校有1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总数605人,主要来源于学校所在的上钢   新村地区,其中四分之一的学生为外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编在岗教师52人(不含政策性退养教师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7人,本科学历46人;具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7人;市级后备名校长1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区级后备学科骨干教师3人,校级学科骨干教师10人。
二)外部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的探索,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已经得到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广泛认同。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让所有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知识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学校未来的特色发展和自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地处世博园区,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之际,上海的基础教育也将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接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世界各国、各地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审视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世界博览会的筹办过程就是学习、了解和借鉴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学校应当借助这一区域优势,结合“生态世博”、“人文世博”等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博,参与世博,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提升人文内涵与素养,在共同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反复比较与鉴别,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健全人格。
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的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培育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发展与认知发展、身心与心理发展、艺术表演与审美、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从而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学校目前以及未来三年研究和实践的实验项目与改革举措,正是在二期课改理念引领下,以建构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和前进目标。
随着“学校回归社区”的呼声兴起,社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所在的上钢新村街道是上海最早创办的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成立了由市社科院、大专院校、市(区)妇联等有关专家组成的“上钢新村街道家庭教育学术专家组”,建立了街道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并开设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窗口。学校同武警九支队警通中队、周渡消防中队、交警三大队、上钢街道团工委、上钢四居委、六居委、周家渡邮政支局、千鹤老年公寓等八家单位长期建立文明共建关系。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有助于形成教育整体合力。
(三)内部背景
办学27年来,学校发展几经波折,数度磨难。面对始料不及的困境,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始终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愈挫愈坚。坚持以改革求生存,以发展促和谐,以特色创品牌。2001年,学校提出“三有”的办学目标,即“有特色、有质量、有品位”,2004年提升为“三高”,在学校2004—2007三年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将历城中学办成“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艺术特色鲜明”的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实践,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周边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明显改观,获得不少级别较高的奖励和荣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主要获奖列表
全国、上海市
浦东新区
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区文明单位
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区中学生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
市安全文明校园
区法制教育二星级示范校
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区优秀家长学校
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节先进集体
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市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市价格诚信自律先进单位
区治安保卫先进单位
市诚信建设单位
区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先进单位
市中小学一级图书馆
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市少先队红旗大队
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总体来看,学校今后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施明显改善,适应学校特色与自主发展需求
经过新区“加强初中”项目改造,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大修后的校舍与经过改造后的周围居民楼环境比较协调统一。学校的整体改造突出了功能性、开放性和人性化的原则,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体现了新的办学思路,注重细节,校园的雕塑、喷泉、走道、楼梯、转角、墙壁都作了精心布置,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开放式的校门和顶棚、宣传橱窗、明亮的教学楼,都显示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让墙面说话,让楼道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从2006年下半年起,学校正式停办高中,转入初中行列,作为完中建制的学校设施相对比较齐全,教学设备较为先进,能较好地满足素质教育实验校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尤其是部分艺术、科技教育设施设备,为学校的特色和自主发展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资源。
2、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教职工对学校认同度高
近几年来,学校在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推进聘用合同制、后勤社会化、结构工资、奖励工资改革,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反复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后,2004年,编印了《历城中学管理制度汇编》,成为学校规范管理的制度保证。为探索形成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学校发动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从而确定了“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艺术特色鲜明”学校发展的愿景,并明确每学期各条线、各部门的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机制,形成在竞争基础上合作的群体凝聚力,形成一种与学校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氛围。
停止高中招生对学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办学规模的逐步缩小,对教师队伍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高中语、数、外教师急于调出,其他学科教师相对过剩,教职工情绪一度有些波动,然而学校党政工领导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以领导团队的感召力和人文关怀,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让教职工在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中平稳过渡,使他们更加认同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教职工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年来,学校挖掘资源潜力,探索办学新路,创建品牌特色,取得显著成效。领导和教师已经达成共识:学校发展要以艺术科技为两翼,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突出艺术科技特色,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保证办学目标的落实,学校对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尝试,在管理机制上逐步从“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逐步构建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3、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奠定良好人力资源基础
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党支部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努力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榜样带头作用,把符合入党条件的教育教学骨干及时吸收到党内来,近几年先后发展了8名党员,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了将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干部岗位,学校在干部的选拔、培养、考察、使用、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干部的岗位竞争意识,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为打造一支敬业爱岗、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制定了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规定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认定程序,并对校级骨干教师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量、公开课、教科研论文、校本教材编写、教学质量等,按考核结果发放补贴,从而培养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以课题研究、校本研修、教学反思和课堂改进为抓手,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培训和专题研讨活动,通过教育科研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近两年,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承担了一项区级课题,出版了《水与水生命》校本教材和《校本科教实践基地的开发研究》论文集。
4、科技、艺术教育成效显著,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建成校本科教实践基地——水生命科学馆,为二期课改搭建平台。学校编写出版了《水与水生命》校本教材,并在预备、初一年级开设相关探究性课程。2006年,学校承办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参加第2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9个奖项的丰硕成果,获奖总数列新区第2位。
艺术教育也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主要包括铜管乐、美术书法等项目。学校铜管乐团成立于1997年,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和教学经验,各年级都有铜管乐队,学习铜管乐的学生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2005、2006年在新区第一、二届学生艺术节上获得优秀组织奖,西洋乐比赛中学组二等奖。2007年3月,我校在音乐殿堂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春天的旋律”吹奏乐专场音乐会。2007年7月,学校铜管乐团参加上海市非职业铜管乐团展演比赛,参赛学校强手如林,我校仍获得初中组银奖的殊荣。
5教学规范有序,课改有所突破,质量明显提高
重视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坚持两周一次的组长例会,开展专题研讨,提升教学水平。开展教学公开日活动,课堂教学大奖赛,通过听课、评课、交流等,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加强后进生的学业能力分析,通过个别辅导、跟踪了解、结对帮教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在开足、开好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同时,积极开设铜管乐、国画、书法、剪纸、Flash、英文打字、水与水生命、科技实践活动等校本拓展性、探究性课程。重新设计校园网界面,充实内容,自主管理,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互享优质教学资源。
围绕课堂教学主阵地,规范教学常规,优化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实施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同步考核和奖罚措施,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在生源基础较差的状况下,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到第四教育署中等水平,得到了社区、家长的认可,生源状况明显好转。
以上这些优势,是我校创建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基础,然而在分析学校未来发展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有:
1、生源不足影响学校发展根基
由于上钢街道地区学校布局稠密,以及世博会动迁所带来的生源的流失,再加上东西南北校的生源吸纳作用,学校目前面临生源不足的困难,使学校未来发展的必要基础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总体人数偏少,不利于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和教育改革的整体效应。
2、人员超编影响师资队伍结构
三年前学校在编教职工有112人,由完中过渡到初中后,现有在编教职工76人(其中提前退养教师6人,提前退岗退养职工10人),离退休教职工96人。由于办学规模缩小而导致部分优秀教师外流,使学校的学科教学领军人物稀缺,师资配置上出现了学科不平衡,年龄结构、职称比不合理,高级教师相对不足。
3、课堂教学方式尚需继续改进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可能,但由于教学观念的局限,部分教师至今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科技教育特色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更多地表现在拓展性课程中,科技教育的理念、方法以及对科学的态度在基础性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尚有待于进一步渗透。
此外,约四分之一的外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就读,他们与本地学生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外语基础薄弱,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挑战。
二、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生主体,张扬个性;依法治校,以德立校;面向社会,家校结合;质量为本,科研兴校;内涵发展,创建特色。
办学思路:教学质量为基础,艺术科技为两翼,科学人文素养为核心。
文化特质:团结、民主、和谐、共进。
文化建设:构思清新,格调高雅,追求完美与品位。
科技教育:发挥想象与创造,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铜管乐、美术、书法三管齐下,交相辉映。
体育健身:健身活动与竞技项目相结合,办好少年军校。
校训: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做一个诚实勤奋的人。
校风:严谨、和谐、创新、奋进。
教风:敬业、善导、务实、奉献。
学风:勤思、多问、明理、守纪。
(二)办学目标
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具有科技和艺术教育特色和良好社会声誉以及影响力的初级中学。
近三年发展目标:德育为先,质量为本,凸显科艺,全面发展。
三、发展重点
2007—2009学年,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就是素质教育实验项目——凸显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修养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是由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的内在稳定的特质,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
我校把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确定为《凸显科技、艺术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主要基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不高,社会人文精神存在缺失,以及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与个性健康发展的现状,而学校在科技、艺术教育领域已经形成的优势,也为这一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一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学校期望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学与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在科技教育方面,围绕“水与水生命”教育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在艺术教育方面,继续加强铜管乐、美术、书法、剪纸等艺术特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一实验项目分酝酿、实施、反馈、总结四个阶段进行,争取三年完成。项目实施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利用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协同推进相结合、学校特色创建与办学整体水平共同提升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实验项目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学校管理
2007—2009学年,学校行政管理将从规范管理向人文管理过渡,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机制由“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学校管理方式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发掘广大教师的潜能,构建人本化学校管理模式。
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保证素质教育实验校项目的顺利开展,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坚持制度创新,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有机结合,让学校制度逐步成为教师、学生的自觉行为。
2、注重情感交流。充分关注教师群体的情感需求,在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与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教师群体与个体的思想工作,让全体教师深刻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增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做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
3、加强文化建设。结合世博园区建设的要求以及学校发展需求,建设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与自主发展的人文环境。积极探讨现代教育的学校形象与教师形象,并将学校艺术科技教育的成果逐步影响家庭和社区。
(二)学校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规律。以《两纲》教育为抓手,养成教育为内容,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全、具有一定科学艺术素养、有一定特长的合格中学生。
具体措施
1、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书记校长负责,政教处主抓,团队和班主任协同,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网络。
2、将主题教育内容贯彻在常规德育工作中,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德育网络,依托上钢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项目优势,发挥八家文明共建单位的德育资源,形成学校德育的整体合力,创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4、积极开展“学体育健儿,做阳光少年,迎北京奥运”为主题的体育健身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健美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5、积极开展“迎世博,学礼仪,做世博小主人”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着重培养学生“生态世博”、“人文世博”的科学人文素养。
6、以创建素质教育实验校为动力,继续推进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行为规范示范校、法制教育示范校、心理健康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绿色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三)课程与教学
以学生成长为主线,建立以基础性课程为核心,以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为生长点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具体措施:
1、制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构建符合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框架,建设并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新课程标准得到更大效益的贯彻,规范拓展性课程并形成一定特色。
    2、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和实践者。引导教师深入参与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更新课程观念,努力开发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校本课程。
3、巩固、加强学校德育、科技、艺术教育等探究性课程,加大强课程资源整合力度,继续开发具有拓展或探究性质的校本课程。在科技教育“水与水生命”课程以及艺术教育剪纸、书法等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世博礼仪、世界文化遗产、身边的科技、生态湿地、标本制作、食蚊鱼放养、科幻画等课程,构建具有明显科技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4、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主体作用、情感体验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继续抓好困难学生的辅导,关注起点,关注变化,逐步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积极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系统总结学校已形成的有效课堂教学经验,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推广。
    5、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管理,优化课堂教学五个环节,促使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科技、艺术教育。优化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结合课题——《以MOODLE为平台的初中学科教学设计》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完善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开设研究性课和示范课,指导和促进教师不断深入改进课堂教学。
6、优化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动态分析与质量监控相结合,让全体学生学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四)教育科研
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科研兴校”方略,确立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先导地位,以实验项目为龙头课题,营造全员参与的教育科学研究氛围,提升科研水平,让教育科研成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助推器,实现学校新的跨越。
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历城中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和《历城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规范课题管理,推进课题正常开展。
2、提高认识,营造公开、公正的科研氛围,宣传新课程理念,强调科研工作重要性,树立“人人都是教育研究者”的观念。
3、加强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掌握新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抓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4、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进外力,借助外力等方法,推进教科研工作,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让教师在课题中成长。
5、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兴趣特长,选择课题研究方向、内容,选准教育科研的突破口,让主干课题辐射到全校,分课题辐射到条线。
6、加强科研诚信,提倡科研创新,树立科研榜样,完善科研成果,开创学校科研工作新局面。
(五)队伍建设
根据实验项目和学校发展要求,未来三年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不仅要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涌现三到五名在新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里的教学骨干,同时还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科学人文素养。
具体措施:
1、聘请校外专家和选拔校内优秀教师,建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专业发展委员会成员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能引领学校主要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教师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专业咨询,并帮助教师规划专业发展目标。
2、争取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奖励基金,为在学科教学改革和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色,或专业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的教师提供物质奖励。
3、开展“读书活动”,做到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自选书目与必读书目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学素养。每一位教师在学校规定的如《海底两万里》等必读书目基础上,每年精读1—2本书,泛读6—8本书,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集体研讨,在教师博客发表两次读书评论或体会文章。
4、深入实施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进一步探索、完善校本教研有效机制,开展问题式的主题教研活动。深化校本科教基地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学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六)社区互动
学校所在的上钢街道在科技、艺术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三年,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社区、家长的合作与互动,与社区资源共享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接受社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监督与批评。
具体措施:
1、进一步密切与新区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街道社区以及各共建单位合作关系,加强交流,虚心接受社区、家长对学校的合理化建议。
2、继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水生命科学馆”等教育资源,让学校的科技、艺术教育辐射到社区,共享学校资源。
3、定期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世博主题活动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4、组织部分教师参与街道“学习型社区”建设,为“学习型家庭”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密切教师与家长、社区的联系。
5、建立有一定比例的社区、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发展顾问团或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定期征询社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与建议。
(七)资源整合
学校内外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善于整社区以及整个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才能做到优质、高效。未来几年,学校将充分利用新区和社区的科技、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内外资源,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具体措施:
1、以2009年学校大修为契机,合理规划学校校舍、设施等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体现学校科技、艺术教育特色,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创设适切的环境与氛围。
2、开发和利用更多社区资源,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钢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两弹一星”科普教育基地等,为实施素质教育实验项目创设更广泛的平台。
3、充分利用世博园区乃至整个浦东新区甚至上海市的科技、艺术教育区域资源,如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海洋水族馆等,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更高的高度和更宽的广度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五、监控与评价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分成不同项目组,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交流,落实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措施。
     2、形成目标体系。在分解、细化学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各条线各部门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制订各部门每学年自评指标,形成学校目标管理与评估体系,每学年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保障规划目标的最终达成。
     3、寻求专业引领。聘请相关专家对实验项目进行长期、跟踪指导,使实验项目实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提供后勤保障。在严格实验预算的基础上,总务处保障实验项目物资的充分供应,利用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充分保障实验经费,确保实验项目实施成功。
                                                          
上海市历城中学
  200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