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研究
支架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徐翠华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紧密联系,又是学生首次接触“虚像”这个新概念,所以,本节课程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是为以后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后还可安排像万花筒、潜望镜等实际操作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概念。
2、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1)以前,在综合理科中,学生已经了一些光的现象,虽然在上《平面镜成像》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但学生知道的光的知识还是有限的。
2)平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学生较为熟悉,也了解一些它所成像的特点,但有些因为视觉的关系,所以有些认识是错误的,造成了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3)初步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困难分析及解决困难的支架:
困难1:虚像位置的确定和器材的选择。为了培养发散学生思维,器材提供多样性,通过对器材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和技巧。避免纸上谈实验。如此一来,由于对平面镜非常熟悉,学生不容易想到用玻璃板做实验,以确定像的位置。
支架1:问题引导
①    今天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②    那么像的位置在哪里呢?答:在平面镜后面。
③    怎么记录像的位置呢?答:在平面镜后面用另一个物体与像重合,记录下位置。
④    那么用哪些器材能做到这些事情呢?答:可用平板玻璃。
困难2:设计实验步骤较难,可能会出现没有思路、思路混乱、思路不全面等情况。
支架2: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小结归纳。
困难3:学生可能会忘记研究镜面与物像连线的问题。
支架3:提醒学生观察三者的空间关系。
困难4:实验过程中学生丢三落四,记录的数据或者作图痕迹不够完整,可能造成平面镜成像特点不够完整和结论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支架4: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操作的注意事项要给予一些建议和提醒。
困难5:学生很难意识到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支架5:通过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进行对比,找到区别,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纸屏接不着像的事实,同时应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从而突破学生在建立虚像概念时的难度。
 
教学过程叙述: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所学的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讲了些什么?
学生:反射线、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你们所老师现在在干什么呢?
学生:照镜子。
教师:你们知道吗,镜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学生讨论: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青铜镜、镀银的玻璃……
教师:请大家归纳一下平面镜有什么特点。
学生:表面是平的镜子。
教师:平面镜中人们所看到的是不是人们本身呢?
学生:不是。
教师:那么它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它是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师: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等大的、正立的、虚像、左右对称的、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师: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来看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大家都看到了桌上已经摆放了很多的实验器材,在正式做实验前,我们先思考一下,首先要接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学生讨论:实验目的: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师: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时,我们首先得确定像的位置,但是我们这个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呢?
学生讨论:用玻璃板,可以看到像的位置,然后在后面用一个同样大小的物体与像重合,这样就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学上前演示操作过程)
教师:我们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学生:要确定这个像的位置。平面镜后面像的位置不能确定。
教师:桌面上的白纸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讨论:可以记录先感到位置。
学生实验,教师从旁指导。
归纳结论
教师:刚刚同学们已经作了实验,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学生: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物象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重新演示一下实验的整个过程,提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哪些问题?
教师:那么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小孔成像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是在光屏上可以找得到的实象。而平面镜成的是虚象,在光屏上找不到。(学生实验验证)
教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的(光的反射)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学生:平面镜的定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教师: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实验课,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猜想的创造性的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平时都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来做,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及表格数据,可以让学生体验并养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自然现象的思想和习惯。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能有所突破。同时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的有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专家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可以更加容易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