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理化生
生命的启示

 

水生命科学——案例
生命的启示
——关于《水生命生态系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世间万物的生命,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带给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赋予我们科学课堂鲜活亮丽的生命力。让我有此感触的是水与水生命校本课中的经历。
“听说老师要在我们的教室里建立一个水生命生态系统。”
“是吗?”
“好象是。”
这个消息在同学中悄悄传开了,几天前还是一种猜测,可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个消息得到了我的证实。等我一宣布,小手就哗啦啦地伸长了,一个同学说:“我家有金鱼,明天我就拿来给大家观察。”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金鱼缸由我拿。”,“我有水草……”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我可以把乌龟带来吗?”原来是一位胆小的同学在和我“咬”耳朵呢!我立刻把她的话扩音了一遍,想不到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就这样,第二天“金鱼的栖息地”在教室里诞生了,同学们都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津津有味地观察着……
又到了校本课,走进实验室,我感觉异常的沉闷,这群调皮蛋怎么了?再一看,建议在金鱼缸里放一只乌龟的女同学正在那里伤心地抹眼泪呢!一问,才明白是一条金鱼已经奄奄一息了,有很多同学怀疑是乌龟惹的“祸”,这位女同学有怨无处说。这下怎么办呢?是继续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是就此问题辩论一番。沉思片刻,我决定采用后者。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群策群力,建立了金鱼的栖息地,大家在认真细致的观察中和金鱼成了好朋友,听说了金鱼的事老师也很伤心,你们想为这位好朋友寻找死因吗?”
“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一位同学马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是金鱼喝不惯自来水的缘故。”
又有人振振有辞地说道:“我觉得金鱼是饿死的,因为双休日没有人给它喂食物。”
“可能是金鱼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
“会不会是金鱼之间打架了?”
……
种种猜测在学生的头脑中涌现。
这时一个果断的声音冒了出来:“老师,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是乌龟把金鱼咬死了。”
有人附和着:“我也这么想。”
又有人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不会的,我没听说过乌龟要吃金鱼呀!”
那位女同学很不服气,也在轻声嘀咕着:“我的乌龟很乖的,它才不会吃金鱼呢!”
乌龟审判大会开始了,矛盾在这一刻终于被激化,教室里象煮沸的一锅粥,他们已经无视我的存在,我被尴尬的撂在一边,怎么办?就让他们继续争论吧!我悄悄地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字“拿出你的证据?”过了3分钟左右,声音渐渐没有了,大家又陷入了沉思……
终于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要不再拿金鱼和乌龟放一块儿试试?”
“老师,我们应该回去再观察,才能下定论。”
有不少同学在点头,看来拥护者不少。……
品析着这节生命交融的校本课,我的脑海里猛然浮现出一幅公园里的真实场景:十几个孩子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一棵桂花树下,孩子们一手拿塑料袋,一手摇动桂花树,齐心协力把花从树上摇下来,然后比赛谁在地上捡得桂花多。看似平常小事,却反映了老师和孩子们脑海中的一种潜意识,这只是一棵桂花树,一个物体,摇它采它无关紧要。这种意识里缺失的是什么呢?公园里无意识破坏生命的事件与我们弥漫着生命气息的校本课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带给我们诸多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亲近生命——感悟生命的起始音。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的意趣。在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因为受到时间、场地、学生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们感到困难重重,原本对生物兴趣高昂的学生也渐渐感觉索然无味。怎样走出这一困境呢?
在开展水生命生态系统活动时,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提供材料,亲自建立、管理栖息地,他们尽情摆动着这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栖息地摆放在教室里,为每位同学提供了一条亲近生命的捷径,使观察探究活动成为可能。很多同学感叹说:“原来养一条小小的金鱼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在课间,时常能看见同学们围在金鱼缸旁边,议论纷纷。在与这些生物的亲密接触中,学生与金鱼、乌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会为金鱼的死亡痛哭流涕,也会为乌龟的“冤情”愤愤不平,小动物的生死深深触动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
启示二: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连音符
了解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生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只有知道生物的特点和习性,人类才能合理地利用、开发动植物资源,才能与它们和平共处、平衡发展。
如今的科学探究就是从“生命体”这个层面对周围的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有生命的物体在各自环境中生存的方式和基本需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怎样才算提升到“生命体”这个层面来了解生命呢?我认为不要局限于认识、了解某种生物的一个器官,形态结构的特征、所属的种类,而要把生物溶入大自然中,从生存环境中来认识它、了解它,我们常说人是社会人,那么物就是自然物。我们要整合学生对生命的零散认识,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真正体验、感悟这美妙的生命世界。这是我选择的一种新的、更高的视角。
建立小小水生命生态系统,正是顺应这一理念。让学生能象科学家一样在生物的栖息地里对它们进行观察,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鱼的栖息地中,吸引学生眼球的除了金鱼,还有乌龟、水草、石头等相关因素,学生是从整体来观察生物,了解其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对环境的反应等内容。观察的内容更加全面,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栖息地里的生物才能保持生活的“原状态”,这种状况下观察的内容是最真实有效的。
日复一日,同学们没有疲惫,只有欣喜,他们看到了金鱼怎样吃东西,怎样游泳,怎样与乌龟相处,发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现象。在一次次的“高峰体验”—一惊奇、感动、赞叹、担心、气愤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启示三: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休止符。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要认识到无论什么动物、植物,都和人一样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着旺盛的生命历程,要用人性来关照形形色色的生物。让学生尊重、关爱生命个体,这是我们教学的归宿。
“建立栖息地”这项活动是观察动物个体、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载体,在养金鱼的过程中,大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金鱼的细心呵护和关怀都非常真切,发自内心。通过自己的亲身养育去认识生命,挖掘孩子本性中的爱心,让大家对生命有了真实的感受。学生就会从内心萌发对生命热爱的情愫和珍惜。或许在这个时候,学生还未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可能有点懵懂。但因为科学课堂,使学生有了与生命如此真实的接触,谁都会被感染。也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只是“我不怕小动物了”,但这样也已经足够了。
至于在活动中出现的小插曲,金鱼死亡原因的追查更是我们永无止境的探究主题。金鱼的死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弦,乌龟究竟是不是凶手呢?虽然孩子们有种种猜测,争论得面红耳赤,可谁也没有妄下定论,最后孩子们提出再通过实验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疑问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内驱力,孩子们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科学素养在悄然提升。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们慎重的态度,和对乌龟这个生命体的极其尊重和关爱。
润者无声,智者无痕,学生正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在“小小水生命生态系统”这项活动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生命的灵动,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亲近生命、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新的增长点。
金天罡